請尊重每一位作者的版權,包括歌譜。
這網站收集符合天主教信仰的歌曲,渴望能在禮儀中多多使用。
按照前任宗座聖事禮儀部的部長Card. Arinze,禮儀中的歌曲要包括至少其中一個因素:敬拜/讚美、懺悔、感謝、求恩。
天主教徒在禮儀中的參與,根據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應該如下:
慈母教會切願教導所有信友,完整地、有意識地、主動地參與禮儀,因為這是禮儀本身的要求,也是基督信眾藉洗禮而獲得的權利和義務,他們原是「特選的種族、王家的司祭、聖潔的國民、獲救的民族」(伯前:二,9:參閱二,4-5)。
梵蒂岡大公會議禮儀憲章,14號
因此,教會操心集慮,切望信友參與這奧蹟時,不要像局外的啞吧觀眾,而是要他們藉着禮節和經文,深深體會奧蹟,有意識地、虔誠地、主動地參與神聖活動,接受天主聖言的教訓,領受吾主聖體餐桌的滋養,感謝天主,向天主奉獻無瑕的祭品,不僅藉司鐸的手,而且學習同司鐸一起,奉獻自已,一日復一日的,通過基督中保,與天主及弟兄彼此之間,融化為一,終使天主成為萬物中的萬有。
梵蒂岡大公會議禮儀憲章,48號
天主教徒常常不積極參與禮儀(特別包括歌曲)是因為他們缺乏與天主的活生生的關係,這樣整個禮儀容易形式化。天主教徒不唱歌,不是因為不知道歌詞,也不是因為不會唱,而是因為沒有愛上天主。敬拜讚美是愛人的語言,但很多人跟天主就沒有任何愛的關係可言(根據教宗方濟各,這顯示很多人實際上相信白拉奇異端:我們得救是因為我們自己的努力;另外影響我們的異端是:玄識論,抽象信仰,只講求理智,遠離現實生活和行動)。有了這愛的關係,人就能無拘無束,永無止境敬拜和讚美天主。敬拜是基督徒最重視的祈禱因素,因為很多非基督徒都會表達祈福或謝恩,但敬拜是基督徒的最關鍵的態度,能顯示他們與天主關係的程度。敬拜能表達天主子女的身份、權柄和歸屬。無論是十誡的開頭(「你要朝拜上主,你的天主,唯獨事奉祂」瑪4:10)或天主經的開始(「願祢的名受顯揚」)都顯示出:敬拜是第一而最重要的態度。彌撒的歌曲也該反映這重要性。兩個重要的固定彌撒曲:光榮頌和聖聖聖,也屬於敬拜讚美的類型。因此應該多使用敬拜讚美類型,為了凸顯彌撒是敬拜天主的最崇高的方式。
從事天主教堂區復興的兩位著名司鐸:美國的Fr. Michael White及加拿大的Fr. James Mallon從他們的豐富和成功的福傳和牧靈經驗解釋:敬拜及讚美的歌曲是轉變堂區的有效因素之一。這些歌曲是直接向天主說話,因此較容易引導人跟天主建立個人的愛關係。